礦相顯微鏡、透光偏振光顯微鏡,光的色散 顯微鏡光的色散是指:復色光分解為單色光而形成光譜的現象。單色光嚴格的說是:只有一種頻率或波長的光,實際上頻率范圍很窄的光可近似的認為是單束光。復色光是包括多種頻率的光。白光即使一種復色光。從光源發出的白光經過分光鏡(顯微鏡的分光鏡即是一個三角棱鏡),由于各色光的頻率不同,因此折射率不同,所偏轉的角度不同,從而被分解成為按頻率(或波長)大小依次排列的七色光。顯微鏡下在可見光中,按紅橙黃綠藍錠紫的順序,頻率增大,波長減小,折射率逐漸增大。各色光的波長如下表:
紅光 770~622nm
橙光622~597nm
黃光597~577nm
綠光577~492nm
藍錠光492~455nm
紫光455~390nm
一般所說的顯微鏡折射率,若不特別說明,都是指對黃光(鈉光)的折射率
本文關鍵詞:顯微鏡,礦相顯微鏡,色散,透光偏振光顯微鏡
相關文章
金相化學拋光 球面像差的定義 透鏡的相差,什么叫像差? 奧林巴斯和徠卡熒光顯微鏡的使用心得 儀器儀表行業技術的國內外發展趨勢
原文地址:http://www.huotutu.cn/news/2009313105422.htm 版權歸上海光學儀器廠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