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對于顯微鏡并不陌生,都知道顯微鏡怎么用,但對于他的一些細節方面可能就不太清楚了,現在就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熒光顯微鏡的濾色系統吧。
濾色系統是熒光顯微鏡的重要部位,由激發濾板和壓制濾板組成。濾板型號,各廠家名稱常不統一。濾板一般都以基本色調命名,前面字母代表色調,后面字母代表玻璃,數字代表型號特點。如德國產品(Schott)BG12,就是種藍色玻璃,B是藍色的第一個字母,G是玻璃的第一個字母;我國產品的名稱已統一用拼音字母表示,如相當于BG12的藍色濾板名為QB24,Q是青色(藍色)拼音的第一個字母,B是玻璃拼音的第一個字母。不過有的濾板也可以透光分界濾長命名,如K530,就是表示壓制濾長530nm以下的光而透過530nm以上的光。還有的廠家的濾板完全以數字命名,如美國Corning廠的NO:5-58,即相當于BG12。
激發濾板根據光源和熒光色素的特點,可選用以下三類激發濾板,提供一定波長范圍的激發光。
紫外光激發濾板:此濾板可使400nm以下的紫外光透過,阻擋400nm以上的可見光通過。 紫外藍光激發濾板:此濾板可使300~450nm范圍內的光通過。
紫藍光激發濾板:它可使350~490nm的光通過。
較大吸收峰在500nm以上者的熒光素(如羅達明色素)可用藍綠濾板(如B-7)激發。
近年開始采用金屬膜干涉濾板,由于針對性強,波長適當,因而激發效果比較玻璃濾更好。如西德Leitz廠的FITC專用KP490濾板和羅達明的S546綠色濾板,均遠比玻璃濾板效果好。
激發濾板分薄厚兩種,一般暗視野選用薄濾板,亮視野熒光顯微鏡可選用厚一些。基本要求是以獲得較明亮的熒光和較好的背景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