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襯顯微鏡是一種特殊的顯微鏡,特別適用于觀察具有很高透明度的對象,例如生物切片、油膜和位相光柵等等。光波通過這些物體,往往只改變入射光波的位相而不改變入射光波的增幅,由于人眼及所有能量檢測器只能辨別光波強度上的差別,也即振幅上的差別,而不能辨別位相的變化,因此用普通顯微鏡是難以觀察到這些物體的。
透明度很高的物體,也稱為位相物體。相襯法(也叫位相反襯法)是通過空間濾波器將物體的位相信息轉換為相應的振幅信息,從而大大提高透明物體的可分辨性,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相襯法是一種光學信息處理方法,而且是較早的信息處理的成果之一,因此在光學的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相襯顯微鏡的基本原理
利用物體不同結構成分之間的折射率和厚度的差別,把通過物體不同部分的光程差轉變為振幅(光強度)的差別,經過帶有環狀光闌的聚光鏡和帶有相位片的相差物鏡實現觀測的顯微鏡。主要用于觀察活細胞或不染色的組織切片,有時也可用于觀察缺少反差的染色樣品。
把透過標本的可見光的光程差變成振幅差,從而提高了各種結構間的對比度,使各種結構變得清晰可見。光線透過標本后發生折射,偏離了原來的光路,同時被延遲了1/4λ(波長),如果再增加或減少1/4λ,則光程差變為1/2λ,兩束光合軸后干涉加強,振幅增大或減下,提高反差。在構造上,相差顯微鏡有不同于普通顯微鏡之處
1.環形光闌:位于光源與聚光器之間,作用是使透過聚光器的光線形成空心光錐,焦聚到標本上。
2.相位板:在物鏡中加了涂有氟化鎂的相位板,可將直射光或衍射光的相位推遲1/4λ。分為兩種:
(1)A+相板:將直射光推遲1/4λ,兩組光波合軸后光波相加,振幅加大,標本結構比周圍介質更加變亮,形成亮反差(或稱負反差)。
(2)B+相板:將衍射光推遲1/4λ,兩組光線合軸后光波相減,振幅變小,形成暗反差(或稱正反差),結構比周圍介質更加變暗。
3.合軸調節望遠鏡:用于調節環狀光闌的像與相板共軛面完全吻合。
4.綠色濾光片:縮小照明光線波長范圍,減少由于照明光線的波長不同引起的相位變化。
修理維護
相襯顯微鏡使用中的幾個問題:
(1)相位倒轉 當n’<n或n’>n時得到象的明暗反差正好相反,稱為相位倒轉。當相位差δ=0時是無法識別的,隨著δ的增大反差變大,當δ繼續增大到某一值后會出現相位倒轉。用90%高吸光值(高反差)物鏡時,這個轉變值約為0.55λ,用70%標準吸光值的物鏡時約為0.33λ。較高吸光值的物鏡應該用于分辨較小的光程差。
(2)暈輪和漸暗效應 在相差顯微鏡成象過程中,某一結構由于相位的延遲而變暗時,并不是光的損失,而是光在象平面上重新分配的結果。因此在黑暗區域明顯消失的光會在較暗物體的周圍出現一個明亮的暈輪。這是相差顯微鏡的缺點,它妨礙了精細結構的觀察,當環狀光闌很窄時暈輪現象更為嚴重。相差顯微鏡的另一個現象是漸暗效應,指相差觀察相位延遲相同的較大區域時,該區域邊緣會出現反差下降。
(3)樣品厚度的影響 當進行相差觀察時,樣品的厚度應該為5μm或者更薄,當采用較厚的樣品時,樣品的上層是很清楚的,深層則會模糊不清并且會產生相位移干擾及光的散射干擾。
(4)蓋玻片和載玻片的影響 樣品一定要蓋上蓋上蓋玻片,否則環狀光闌的亮環和相板的暗環很難重合。相差觀察對載玻片和蓋玻片的玻璃質量也有較高的要求,當有劃痕,厚薄不均或凹凸不平時會產生亮環歪斜及相位干擾。另外玻片過厚或過薄時會使環狀光闌亮環變大或變小。
原文地址:
相關文章
暗視野顯微鏡簡述
數碼顯微鏡的應用
熒光顯微鏡的原理、結構特點和使用方法
體視顯微鏡提高景深的方法
實體顯微鏡在觀察不同樣品時如何適應不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