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產品的選擇分三個步驟: 第一步:選擇適用的產品 第二步:選擇適價的產品 第三步:產品售后的選擇 一、選擇適用的顯微鏡 大體上顯微鏡可分為:金相顯微鏡、生物顯微鏡、體視顯微鏡、偏光顯微鏡、熒光顯微鏡。 不同的顯微鏡用以觀察不同的物質: 金相顯微鏡 主要適用對各種金屬和合金材料的組織結構、鑄件質量以及熱處理后相位組織進行研究分析工作,是金屬學研究的必備儀器。另還廣泛的應用于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物質,大于3微米小于20微米觀察目標,比如金屬陶瓷、電子芯片、印刷電路、LCD基板、薄膜、纖維、顆粒狀物體、鍍層等材料表面的結構、痕跡,都能有很好的成像效果。 生物顯微鏡 是用來觀察生物切片、生物細胞、細菌以及活體組織培養、流質沉淀等的觀察和研究,同時可以觀察其他透明或者半透明物體以及粉末、細小顆粒等物體。 體視顯微鏡 光學放大倍數在3.5倍到250倍之間,是一種具有立體感覺的顯微鏡。 偏光顯微鏡 是用于研究所謂透明與不透明各向異性材料的一種顯微鏡。凡具有雙折射的物質,在偏光顯微鏡下就能分辨的清楚,當然這些物質也可用染色法來進行觀察,但有些則不可能,而必須利用偏光顯微鏡。雙折射性是晶體的基本特性。因此,偏光顯微鏡被廣泛地應用在礦物、化學等領域,在生物學和植物學也有應用。 熒光顯微鏡 是一種較為常用的的光學顯微鏡,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定波長的激發光對樣品進行激發,使之產生一定波長的熒光,從而用于對樣品結構或其組分進行定性、定位、定量觀察檢測。 二:選擇適價的產品 當我們確定好什么類型的產品適合我們使用后,就可以在這個初步確定的范圍里進行適價產品的選擇。適價產品的選擇有兩個誤區:
誤區一:價格越高或者越高檔的產品越好 本身這個觀點有一定的道理,畢竟物有所值。但是較好的不一定是較適合的。就象如果您僅僅是需要一臺體視顯微鏡來檢測您的電路板,所需倍率在30-40倍即可,您買一臺XTL-340花費4000多元人民幣即可完全滿足您的需求,當然也可以殺雞用宰牛刀拿一臺帶熒光、圖形工作站的、各類選用光源的近十萬元的產品來用。但是這些附帶的東西您根本用不到,買回去也是個擺設。明智的采購是選擇適用且適價的產品。
誤區二:價格越便宜越合適 常言道:物有所值。能滿足您一定需求的產品就說明它有它的使用價值,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就說明它是有成本的。那么它在報價上有一定的利潤空間,但絕不會是能無限或者很離譜的便宜。價格壓低到一定的程度,比如接近成本,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再降低價格只可能是在產品質量和服務下縮水,甚至以次充好,偷梁換柱。比如:一臺顯微鏡較關鍵的部位就是它的物鏡和目鏡,尤其是物鏡價格較為高昂,一些黑心的小的供應商在給了您極低的價格的同時他們把看著同樣型號的產品的物鏡或者其它配件換成差的、便宜的。事后他們很容易就關門改換旗號另力新的空殼公司,您買回去一臺看似便宜其實不能使用的或者不能達到您要求的效果的顯微鏡,實則是白花錢。而大的供應商雖然在價格上可能會高一點,但是比起小的供應商,他要負責派工程師去安裝調試,以后您在使用中出了任何問題他要負責派工程師去解決。這些相較小供應商不能提供的服務都是成本。從大供應商處買儀器雖然價格稍微高了一點,但是發貨時間、質量、售后都有了可靠的保證,免去了您的后顧之憂。
原文鏈接:http://www.huotutu.cn/news/201142015361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