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尿檢助手“相差顯微鏡” 認識尿相差顯微鏡檢查 近來用尿相差顯微鏡觀察新鮮尿液中紅細胞形態,以判斷其來源。 尿相差顯微鏡檢查是指用一種特殊的顯微鏡(位相差顯微鏡)觀察病人血尿中紅細胞大小、 色素、形態的變化及異形紅細胞數量,并計算畸形紅細胞百分比, 從而達到分析血尿來源部位的目的,是判斷出血部位的敏感指標, 用來鑒別腎小球性血尿與其他原因出血。這種檢查方法目前已經是臨床醫師常用方法。
通常情況下可以分3類: (1)腎小球性血尿:由腎小球漏出,RBC數量>800個/ml則有臨床意義,以變異紅細胞占大多數,紅細胞大小、色素和形態上非常不均勻。在形態變化上有以下幾種:①小個濃縮紅細胞;②芽狀紅細胞;③紅細胞膜破裂,紅細胞碎片;④大型紅細胞;⑤古錢樣細胞伴有芽孢狀突出;⑥如果尿中畸形紅細胞的比率超過80%則認為血尿可能來源于腎小球,也就是說這種血尿可能是腎小球腎炎所致。紅細胞有間斷的位相致密物呈顆粒樣沉著。 (2)非腎小球血尿:不是來自腎小球,紅細胞形態變化不大,為均一型紅細胞血尿。 (3)混合型血尿:正常紅細胞與異常紅細胞各占50%,提示這種出血不是一個部位,有腎小球性,也可能伴有下尿道出血,如某些IgA腎病患者,在皮膚肌肉血管中有免疫球蛋白沉積,出血也可來自泌尿系統損傷的血管。 相差顯微鏡下為什么會有變異紅細胞呢?腎小球源性血尿產生的主要原因為腎小球基底膜斷裂,紅細胞通過該裂縫時受血管內壓力在擠出時受損,受損的紅細胞在體內存在時間較長,其后通過腎小管各段又受不同滲透壓和pH作用,呈現變形紅細胞血尿,甚至破裂,血紅細胞蛋白逸出,細胞容積變小
本文顯微鏡信息轉載自:http://www.xianweijing.org 顯微鏡百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