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課程研-實驗課程教學研討大綱
「精進實驗課程工作坊(三)--課程實務探討」。
討論的方向如下:
設備
* 各校的生物顯微鏡有幾臺?
* 學生幾人一臺生物顯微鏡?
* 您發現這樣的分組有無任何優點或缺點?
班級經營
* 分組
* 分工(學生合作模式運作)
* 實驗室氣氛營造
課程安排
* 請回想您的生物顯微鏡教學(連同實驗課)共安排幾堂課?
課程內容:
生物顯微鏡構造及功能介紹、AB字母操作、水中小生物、動植物細胞觀察、其他。。。
課程內容
* 生物顯微鏡相關教學的內容依序為?怎樣的安排順序是較符合學生的學習呢?
* 例如:先教生物顯微鏡的構造名稱?還是到實驗室才教生物顯微鏡的構造名稱?
* 例如:先教完細胞的各個構造名稱?還是先進實驗室觀察完才教細胞?
教學法
* 在實驗室內,如何教導、安排、輔助學生觀察?
* 例如:看影片、學生看書自行操作、老師一邊講學生一邊做......
* 例如:在一堂課內,觀察幾種玻片是合適的呢?如何分組操作呢?
* 例如:老師在實驗室內,怎樣去協助學生?(當好多學生都觀察到生物時,一個老師怎麼協助學生
帶領討論的氣氛
* 提問
* 解決問題
* 討論
* 評估
評量
評量應該是一個增加學生學習信心、強化學生學習動力,
并慶祝學生學有所成的『機會』
* 如何評量學生是否具備操作生物顯微鏡的能力
相關資訊:用arduino為顯微鏡增加拍攝縮時影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