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儲層巖石由單礦物的細粒砂巖礦物分析顯微鏡
第一種描述方法是按其性質的平均值特點描述。在這種情況下不表明
地質體內部性質值是怎樣變化的。可以什卡波夫油田Ⅱ:層為例進行巖石
的這種描述: 層儲層巖石是由單礦物的石英的、分選好的細粒砂巖和粗粉
砂巖組成。膠結物主要為接觸式的,局部為碳酸鹽的和泥質的。
在用這種方法描述的簡單地質體模型中,不能劃定第一種類型的假定
邊界,因為在此種描述中地質體內部性質的分布仍然是不清楚的。
描述簡單地質體組成的第二種方法就是指出地質體內部許多不連續點
的性質數值并由此描述出地質體內部性質數值的·變化。例如,在描述砂
層時能夠在一些點上(一些井中)指出其孔隙度值(滲透率、含油飽和度等)
,在這些點上曾進行過相應的測量。因此可以建立簡單的地質模型,而在
模型中在描述地質體成分的性質基礎上劃定第一種類型的假定邊界。孔隙
度、滲透率等值圖在研究上述等級的地質系統的結構時,不考慮石油開采
過程·.對地質系統的影響。在四種等級之中的任何一個級別結構都可以
研究清楚,而不考慮如巖石孔隙度、滲透率、含油氣飽和度等性質。·但
是,只是我們把對原始地質系統起作用的技術系統包括進去,這些系統間
相互作用過程立即在原始地質系統單元之間,或在原始系統最初表現為均
質的,不可分的單元的各個部分之間產生新;的特征、新的關系。這表明
,第一,具儲層性質特征的巖石在地質空間的不同部位含有不同數量的石
油(有不同的含油飽和度),這些部分的特征具有不同的產油能力(即巖石有
不同的滲透率)等。如果在工程作用開始之前所研究的地質系統的統一單元
范圍內儲集巖的孔隙度和滲透率緩慢地發生變化,并在其變化的背景上很
難劃出某個界限,那么工程活動在該系統內作用時,就能立即發現存在將
巖石劃分為產油巖和不產油巖的滲透率界限值。同樣,地質系統、工程系
統和經濟系統的相互作用,就使我們有必要把原來不可分的含油巖單元劃
分成更為復雜的含油巖—儲層和含油巖叫巨儲層。
因此,地質、工程和經濟系統的相互作用增加了結構的級別數,產生
地質體結構的新等級,在出現工程作用之前地質體只劃分到巖礦顆粒。最
后,為了研究地質系統,工程系統和經濟系統的相互作用,將地質系統的
結構劃分為下列級別是合適的。
1.礦物顆粒級。
2.以礦物顆粒的某個集合體作為系統單元的級別。這些集合體占據著
地質空間的某個部分即任意地質體。這個任意地質體就是巖樣。以穩定的
總體形式存在的巖石顆粒的集合體產生巖石的子L隙度和滲透率(也同樣包
含許多其它的性質)等性質。在此種巖石所占據的那部分地質空間范圍內,
在巖樣與巖樣之間這些性質是有變化的。
3.只有在地質系統,工程系統和經濟系統相互作用過程中才存在的地
質體級別。例如在巖石的同一巖性類型的背景上劃分;出復雜的儲集巖和
非儲集巖或劃分出不同產能的巖石組成的地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