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巖礦物碎屑石英顆粒直徑分析圖像顯微鏡
碎屑顆粒邊緣的腐蝕現象有時在以“雜亂如麻。為特征的云母中可見。
這種腐蝕邊緣在不穩定顆粒中有,而且有時在石英顆粒邊緣也有。
石英玄武土與上述典型雜砂巖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缺乏幾種不穩定的碎
屑礦物。不穩定碎屑礦物的缺乏,是和石英與巖屑大量增加相伴隨的。即
使糊狀粘土仍存在,手標本中,石英玄武土與雜砂巖還是難以鑒別。有些
教科書把部分亞雜砂巖當作石英質玄武士。
人們曾特別注意玄武土基質的成因。這類砂巖分選性差,因而其基質
大多可能是同沉積的。另一方面,自生礦物的出現和碎屑顆粒的腐蝕又說
明有些基質是成巖作用形成的。就這點來說,注意到典型玄武土大多產于
前寒武紀和古生代是很重要的。這說明,形成雜砂巖所需的時間要長、埋
深要大、地溫梯度要高。因此,雜砂巖也許是變質巖。
在濁流沉積問題上,這類爭論尤顯重要。多數古代雜砂巖都出現在復
理石相,后者常被解釋為濁流沉積。許多現代深海砂分選都很好,常被解
釋為濁流沉積。這里有三個問題:濁流水流是否必須具有粘土?如果必須,
那么現代深海砂可能由海底正常拖流造成的。同樣,如果古代復理石相雜
砂巖中的粘土基質是成巖作用造成的,
如上段所述雜砂巖常見于前中生代復理石相,最典型的是見于地槽中
。顯然,從巖石學和區域背景看,雜砂巖往往來自火山成因的上升島弧。
而在雜砂巖中有不穩定的鎂鐵礦物,其鐵和鎂的百分數也都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