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模孔隙結構砂巖礦物溶解分析顯微鏡
無組構選擇的特大孔隙結構很少見,但可作為確定成巖作用次序的很有
價值的標準。它們主要是由砂巖無選擇性交代礦物受到溶解形成的。其次,
第一世代無組構選擇的孔隙經膠結后,膠結物又被溶解也可形成。
印模孔隙結構印模孔隙結構組是指那些具有原來組分結構外形特征的孔
隙,其中不包括裂隙和粒間孔隙。可以看到三種類型的印模孔隙:(1)顆粒印
模,(2)膠結物印模;以及(8)交代物印模。由溶解作用形成的印模可以是部
分的,也可以是全部的。收縮作用只能形成部分的印模。印模孔隙結構都是
次生的。
顆粒印模孔隙結構
是指為其它顆粒、基質和(或)膠結物所圍繞的顆粒,或為交代上述組構的
礦物所圍繞的顆粒,被選擇性破壞而形成的次生孔隙。凱粒印棋孔隙結構很
常見,它在砂巖次生孔隙中占相當大的比例。可有四種成因類型(1)收縮作
用產生的(例如,由海綠石顆粒收縮產生的部分印模);(2)沉積顆粒溶解產生
的;(3)充填第一世代顆粒印模的膠結物被溶解后,形成的第二世代的顆粒印
模;(唾)交代礦物溶解產生的(例如,選擇性交代碳酸鹽顆粒的硬石膏溶解后
產生的)。另外,也可以有原生與次生混合成因的印模孔隙(例如,具有原生
粒內孔隙的顆粒經溶解產生的)。
膠結物印模孔隙結構
這種孔隙結構的產生至少要經過下述三種連續的成巖作用變化:(1)最初
膠結物部分充填了育有自形晶面或具其它特征形態的孔隙;(2)殘留的孔隙
以后為另外的物質所兗填,從而包圍了最初的膠結物;(8)在形成孔隙的過程
中,某些作用選擇性的影響了最初的膠結膠結物印模孔隙結構很少見,但它
提供了一種確定成巖作用次序的良好依據。它可以區分為三種成因類型:(1
)產生部分印模的收縮作用;(2)膠結物的溶解作用;以及(8)具一定結構特征
的膠結物被選擇性交代后,交代礦物的溶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