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鹽巖的削面斷口分析微觀分析圖像顯微鏡
在碳酸鹽巖的削面中,無論是水飽和的部分,還是油飽和的部分,水
的潤濕性比陸源碎屑巖的差,也就是說,碳酸鹽巖的憎水性比陸源碎屑巖
的強。水分子與砂巖表面的相互作用力比與石灰巖表面的大一些。
用氣體吸附色譜法和KBU法已查明,堿溶液對碳酸鹽巖和陸源碎屑巖的
孔隙及孔隙孔道表面的作用是不同的,它使得砂巖親水,而石灰巖的表面
實際上沒有變化。
在石油—巖石—堿溶液系統中,用EBU法查明,堿溶液以及堿基組分使
得陸源碎屑巖親水程度比碳酸鹽巖更強。解決用水和化學劑溶液驅油的問
題時,必須考慮所有這些因素。
采油過程的試驗研究
用水或化學劑溶液從油層中驅油的試驗研究主要方法是物理模擬。具
體實施這種方法時,需要模擬驅油過程的天然條件。為此,通常使用產油
巖石的人工的和天然的模型(者樣)以及地層流體。驅油或液體滲流的線速
度應與油藏開發時從產層中驅替原油的速度相一致。
制定了表征多孔介質中驅油過程的相似標準的理論原則。劃分和研究
了模擬非均質多孔介質(夾有低滲透夾層的層狀裂粒孔隙型介質)驅油過程
的主要相似標準。
裂肛孔隙—溶洞型油層的原油采收率取決于裂縫—溶河部分中的驅油
過程和孔隙部分中毛管力置換石油的作用。對裂縫—溶洞型油層中的驅油
過程幾乎沒有進行研究。
注水開發孔隙型碳酸鹽巖油層時決
定驅油系數和殘余油飽和度的因素
油層的水驅油機理研究表明,油層孔隙空間結構的非坶質性,孔隙大小
,比面積,物質成分和潤濕性這些巖石物理特性以及原油的粘度,成分,
油與驅替劑分界面上的相間張力和溫度決定了驅油系數的大小。
盡管對多種影響驅油系數的因素進行了研究,但是,對上述諸因素中
某一單項因素影響水驅油系數的程度研究得還不夠充分,因此,在試驗研
究時,即使是在保持近似于地下約實驗室模擬條件下,即利用天然產油巖
石和地層原油時,要區分出是哪一種因素影響驅油系數也是十‘分困難的
。例如,原油成分的變化通常伴隨有油層潤濕性的變化,而巖石比面積的
大小與孔隙孔道尺寸和孔隙空間結構的非均質性有關。還必須指出,影響
驅油系數的多種因素之間具有密切聯系。例如,隨著巖石表面憎水作用增
強和原油中能吸附在巖石孔隙表面上的極性組分的含量增加,比面積的影
響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