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水泥漿體的孔結構微觀分析圖像顯微鏡
大量混凝土冰凍試驗的研究,提出了微冰晶模型假說。該假說將凍
融循環(huán)的作用抽象為泵,當混凝土遭受凍融循環(huán)時內部將發(fā)生由冰凍作
用引起的水抽吸運動,該作用主要由凝膠孔中不同冰點的過冷水之間的
平衡狀態(tài)所決定。
因此在冷卻過程中,髙負壓會使混凝土膠凝孔內產生高收縮應力,
硬化水泥將發(fā)生收縮,凝膠孔中部分過冷水將被擠出從而在凝膠孔中形
成微冰晶體。當混凝土在融化階段時,由于硬化水泥漿體發(fā)生膨脹,但
擠壓出的水卻無法返回原先的凝膠孔,外部自由水將被抽吸補給至基體
內部。由此可見,混凝土內水流向的驅動力來源于微冰晶體的形成
混凝土抗凍性能的影響因素
混凝土是一種復雜的多相、多組分體系,其抗凍性能往往受到其內
部微觀結構和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內部微觀結構對混凝土抗
凍性能起重要作用。具體來講,混凝土微觀結構中的孔結構(孔徑的級
別、孔的外觀形貌及孔的聯通性)、水溢岀邊界的位置、硬化水泥漿體
的飽和度、混凝土的極限抗拉強度等因素都會影響混凝土抗凍性能∞%
。水溢出邊界的位置又稱為極限流程長度,該長度越長,靜水壓力就越
大。相對于臨界飽和度而言,存在一個極限流程長度,當流程長度大于
極限流程長度,靜水壓力就會超過混凝土的極限抗拉強度而產生破壞。
該參數可以通過在混凝土中引氣來控制;而硬化水泥漿體的孔結構也可
以通過配合比、摻加礦物摻和料等方法來進行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