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顆粒的粒度碎屑顆粒的大小稱為粒度
混雜堆積的結構
混雜堆積的結構包括三個方面,即碎屑顆粒本身的特點(粒度、球度
、圓度、形狀及顆粒表面特征),基質的特點(含量、粒度分布等)以及
碎屑顆粒與基質之間的關系(結構類型)
碎屑顆粒的特征
碎屑顆粒的粒度碎屑顆粒的大小稱為粒度,它是以顆粒直徑來計量
的。在混雜沉積的諸多結構特征中,粒度是最基本的,它包括平均粒徑
與粒徑的變化兩個方面。由于大多數顆粒形狀不規則,存在著最大直徑
、中間直徑和最短直徑這三個直徑值,要完善地表達顆粒的大小并不容
易,通常情況下,可以用中值直徑表示顆粒的粒度。由于工作性質的不
同,各家所采用的粒度等級的劃分標準亦有不同。
混雜沉積往往是由多種相差懸殊的粒級所組成。此處所謂的粒度,是
指碎屑顆粒的平均直徑而言。分選程度一般可以粗略地分為好、中、
差三級,當主要粒級成分含量大于75%,或顆粒大小近于相等時,稱為分
選好;當主要粒級成分含量在50%~75%時稱為分選中等;沒有一個粒級成
分含量越過50%,或者大小相差大,則稱為分選差。詳細表示混雜沉積的
結構特征,
平均值可以反映沉積物的平均粒度,可以作為描述巖性變化及命名的
基礎,在剖面上或平面上(區域上)系統研究沉積巖的粒度,有助于探索
物質來源和沉積環境區劃分。一般窄峰態的曲線,其中部較尾部分選性
好,低于0.50的峰態很少見,
如果值很低時,說明沉積物未經改造就進入新環境,而新環境對它的
改造又不明顯,因此,它仍然代表幾種碎屑成分(或總體)直接混合而成,
其分布曲線可能是寬峰或馬鞍形,或者是多峰曲線,如冰磧物和泥石流
堆積。總的來說,由于混雜沉積屬近源沉積物,它們的峰態、偏度、標
準偏差和平均粒徑四項粒度參數受物源與沉積作用過程的雙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