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結構陶瓷燒成工藝樣品分析光學顯微鏡
新型陶瓷的分類
新型陶瓷—與傳統陶瓷雖然都是經過高溫熱處理而合成的無機非金屬
材料,但其在所用原料、成型方法和燒成工藝及加工要求等方面均有著很
大區別、人們習慣上將新型陶瓷分成結構陶瓷(或工程陶瓷)和功能陶瓷兩
大類,
結構陶瓷
結構陶瓷又稱為高溫結構陶瓷,是具有耐熱性、高強度、耐磨損、抗
腐蝕及質地輕等優點的陶瓷材料、它被廣泛地用來制作切削、研磨及制造
各種轉動或傳動部件,例如,切削刀具、夾具、模具、車刀、鉆頭、磨料
、機械密封,軸承、導輥.紡織導絲器、球磨機研磨體和襯板、制造燃汽
輪機的燃燒器、葉片、渦輪、套管、船用發動機部件,柴汕機的活塞、汕
臂、汽缸、汽缸套一一排氣系統部件、渦輪增壓器轉子、閥挺桿。以及流
體機械的閥門、燃燒噴嘴、噴砂嘴.高速
結構陶瓷的優良性能應有特定的相組成和顯微結構特征。瓷體內的相
組成以及晶粒大小、長寬比、排列特點、致密程度、晶界組成等都直接影
響制品的性能和使用效果。以氮化硅陶瓷為例,氮化硅陶瓷的室溫和高溫
的抗彎強度、斷裂韌性、硬度、熱導率、耐熱沖擊性及氧化增量等性能,
均隨陶瓷的致密度增加而加大。因此,對制造工藝有特殊的要求,如果分
別采用常壓、熱壓及熱等靜壓等不同方法燒結時,坯體中的氣孔率將隨之
減少,強度等性能亦將逐漸增加。抗彎強度亦愈大;同時,瓷體中晶界的
組成和結構特征對其高溫力學性能的影響亦很顯著。
功能陶瓷
功能陶瓷又稱為敏感功能陶瓷,是具有特殊敏感性能的陶瓷材料。制
品的敏感性能與主晶相的化學成分、晶格類型、晶粒間的接觸情況等都有
密切關系,其中主晶相的電疇結構和晶界結構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功能陶
瓷包括具有電絕緣性、半導體性、導電性、壓電性、鐵電性、磁性、耐腐
蝕性、化學吸附性、生物適應性、吸聲性(能)、耐輻射性等類型,且具有
相互轉換的功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功能陶瓷已逐漸在研制和生產
。這種陶瓷具備其他材料難以達到的多功能性,因而十分引入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