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對待測化合物濁度分析圖像顯微鏡
平板法和比濁度的比較
三十多年來測定抗生素的經驗證明,生長反應中的一種,比濁法
或擴散法,可應用于大多數樣品的測定。其他反應的應用,相當罕見
。
當將比濁法或平法(擴散)法應用于測定純凈物質時,這兩·種方
法同樣都能滿足需要,也能有大致相同的準確度。當應用于不純物質
時,這兩種方法可能得到稍微不同的結果。不純物質中可能包括提高
或降低微生物對待測化合物反應的物質。這樣一些!物質在比濁法測定
中,.除非這些不純物質的影響得到補償,或者它們的影響得以消除
,否則,當有不純物質存在時,測定將是有誤差的。擴散法常常(但不
是永遠)對干擾物質的存在比較不敏感。如果待測化合物比干擾物質擴
’散得更快,那么,確實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樣品的效價與被測定
的濃度無關,如果向幾種濃度的樣品中加進的低濃度的標準品,在測
定的誤差的范圍內可以回收,那么,可以假定測定不受干擾。
特別難以處理的情況是,標準品和樣品以不同的比例含有一種復
合物中的幾種復合物質。制定規章的有關機構,可能利用不同組成的
標準品,這些標準品也可能不同于制造商在測定同一樣品時所用的標
準品;此外,樣品的組成可能與標準品的組成有很大的不同:這二切
更增加了混亂。結果是,用一批桿菌肽的測定結果有三個不同數值。
買主是第三方。這三方也可能使用不同的平板法。誰的結果準確,每
一方的結果都準確,因為微生物學測定法是借助標準品測量活性的。
應用共同的標準品和方法,就可能得到一致的效價。新霉素和其他以
混合物形式存在的抗生素,也會遇到同樣的爭論。
當標準品和樣品本質上是純凈物質時,例如青霉素G和紅霉素,測
定方法是不重要的。在供應者和消費者或者還有制訂規章出機構之間
,對它們的效價持不同意見的情況,是非常罕見的。
雖然平板法或比濁法,通常都可以采用,但是,究竟選用哪一種
方法,可能取決于分析工作者的喜愛和現有的設備。一個裝備有使用
大平板法的設備并具有實踐經驗的實驗室,將傾向于使用平板法而刁
;用其他方法。現代比濁法相當準確。與平板法相比,要達到相同的
精確度,只需要花費較少的勞動.具有半自動或全自動比濁測定設備
的實驗室,將盡可能多地應用比濁法測定樣品。因為比濁法的效率更
高,因此,只有比濁法不能應用時,才使用平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