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巖膠結物碎屑微觀結構分析顯微鏡
熔巖角礫巖 成分為鈉長石化的流紋斑巖,這類角礫巖乃是巖頸
邊緣部分最常見的,以形形色色的碎屑成分和明顯不均勻的顏色為特
征。除濃重的褐色以外,常常可以觀察到深綠色、淡黃—灰色、玫瑰
色及其他顏色。在巖石中除去其成分類似膠結物質的流紋斑巖熔巖碎
屑以外,分布著各式各樣形狀的泥巖和粉砂巖碎屑,以及奧陶紀變質
巖碎屑。一般地講,這些碎屑的特點是體積大,并且具有不規則的輪
廓,但類似熔巖物質碎屑其體積則極為多種多樣(從極微小的到數米)
,除銳角形者外,碎屑常具有平穩彎曲的輪廓,同時酷似具不整齊邊
緣的面餅。在某些情況下的熔巖膠結物中,除碎屑以外,還有雪茄煙
形和梨形的火山彈,其長度達0.5米。
特別明顯的流狀體乃是膠結物質的最突出的特征,而流狀體一般
戍近似于巖頸傾角的角度作定向排列。此外,在多數情況下,規則的
流狀體大致同次火山流紋斑巖巖墻和“火山角礫巖”巖墻的走向和傾
斜的方向相一致。膠結物質的另一典型特征,就是明顯的原生氣泡狀
構造。所有的巖石都含有大量的分布均勻、用肉眼難以識別的杏仁體
。有時也見到大杏仁體,其直徑長度有時達到0.5—1厘米。
顯微鏡觀察表明,熔巖角礫巖中的同種碎屑,其巖石學特征同泥
盆紀相應的火山巖沒有任何區別,膠結物質乃是受劇烈蝕變的流紋斑
巖熔巖,并含有石英斑晶和長石斑晶殘余物。
次火山流紋斑巖 它切截巖頸。關于次火山流紋斑巖的描述,我
們在此不予涉及,因為同以前描述的(參看第五章)泥盆紀流紋斑巖次
火山巖體相比較,這些次火山流紋斑巖并無任何本質上的區別。
在奧斯特魯赫山及其支脈的范圍內,廣泛地分布著特殊的地質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