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制備菌落鑒定細菌分析圖像顯微鏡廠家
魚類傳染性病原菌的分離與鑒定
魚類傳染性病原主要包括病毒、細菌、霉菌三大類。不同類群的病
原菌分離鑒定的具體方法不同。因此要分離鑒定種傳染性病原菌,首先
必須判別病原菌的種類,然后根據(jù)各類微生物病原體的分離鑒定步驟進
行。本實驗主要介紹魚類細菌性病原菌的分離鑒定過程
病原體材料的采取
進行病原體分離,首先應采到含有病原體較多的材料但究競應采取
何種樣品,則要根據(jù)魚類發(fā)生的癥狀、病變區(qū)和流行傳染狀況來確定。
通常以魚的血液與病變組織為樣
血液
一般應選擇發(fā)病早期的血液為樣品。因晚期可能出現(xiàn)血清抗體而抑
制病原體的繁殖或破壞病原體的生存。取血樣,通常剖開魚的心臟,抽
取血液
病變組織以慮病癥狀明顯的活魚或病死后不久的魚為對象,用無菌
手術(shù)法采下一小塊病變組織,迅速放入密閉的無菌容器。
培養(yǎng)甚的制備
材料處理與接種分離采到的材料如是血液,即可用適宜的平板培養(yǎng)
基直接劃線接種,分離培養(yǎng)成純培養(yǎng)物。如果是病變組織,則先用無菌
操作將樣品搗碎,加無菌生理鹽水制成液漿,然后進行劃線分離培養(yǎng)。
若材料中所含的病原體很少,應先接種到適宜的增殖培養(yǎng),中進行增菌
。同時留1支無接種的對照管,一起放在22C下培養(yǎng)至與對照管有明顯混
濁差別時為止,挑取混濁增菌液在平板培養(yǎng)基涂抹或劃線分離,冉培養(yǎng)
于22°C直至長出明顯的菌落。最后挑取可疑的單菌落分別接種于斜面
培養(yǎng)基,在適溫下培養(yǎng)至有顯著的菌替長出后,冷藏供鑒定
病原體的鑒定
血清學凝集反應
血清凝集反應試驗是鑒定病原體的重要方法之一,具體操作見第九
章。魚類病原體的鑒定一般采用玻片凝集法與試管沉淀法。
玻片凝集法在無縈載玻片一端加1滴稀釋至1:5的已知抗體免疫血清
,以無菌手術(shù)法取1滴待鑒定的病原體菌懸液加入血清中混合調(diào)勻。同
時在載玻片另端以無菌魚生理鹽水代替血清,加入同一待定的菌懸液1
滴,調(diào)勻作對照。2分鐘后,對比結(jié)果,加入血清后有凝集現(xiàn)象者為陽性,
反之,無凝集現(xiàn)象者為陰性。
試管沉淀法
在12×100毫米的試管中,分別加入稀釋成不同濃度的已知抗體免疫
血清,成一濃度梯度系列。然后加入同一濃度的,定量的待鑒定病原體
菌懸液,放入25°C水溶箱經(jīng)24小時后觀察有無沉淀反應,從沉淀產(chǎn)生與
血清的稀釋度可知相應的凝集效價。
致病感染反應試驗選血清反應呈陽性的菌株,進行健康魚體致病感
染試驗,若能使同種健康魚感染后出現(xiàn)與自然狀況下病魚相同的病癥者
,方可確認為某種疾病的病原菌感染方法可以根據(jù)疾病的可能感染途徑
采用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