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石粒度的大小對微生物分析便攜光學顯微鏡
礦石粒度的影響
實踐證明,礦石粒度的大小對微生物濕法冶金也有一定的影響。一
般是,金屬浸出率隨著礦石粒度的增大而下降。這是因為大塊礦石的總
表面積,要大大地小于破碎成若千小塊后的礦石總表面積。礦石的總表
面積小了,微生物和溶浸液與礦石接觸的面積也就減小,金屬的浸出率
也就隨之而降低
在生產中,到底礦石粒度多大為好?這要因礦制宜,不能生搬硬套。
目前,堆浸的礦石物料一般不作破碎加工,大至幾噸重,直徑在幾米以
上,小至如砂粒,兒十毫克重。為了提高金屬的浸出率,最好做破碎加工
。根據國外的經驗,絕大部分礦石的直徑在10厘米左右為宜。至于槽浸
(池漫)礦石顆粒直徑一般不要超過1厘米。否則,漫出率低,影響生產成
本。
鐵離子濃度的影響
在微生物濕法冶金的過程中,高鐵離子(Fe+*+)的濃度對金屬的浸出
率也有一定的影響。根據經驗,高鐵離子的濃度一般在1~5克/升為宜,
過高對金屬浸出不利以黃銅礦的細菌浸出為例,高鐵離子(Fe*+)的濃度
過高,容易形成復雜的膠體物覆蓋在礦石的表面。
此外,微生物溶浸液中的氧化還原電位、菌種的接種量等,對微生物
溶浸金屬也都有一定的影響。
總之,影響微生物溶浸金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想提高金屬的
浸出率,必須要根據不同的礦石,采取綜合性的措施。